美图美味,令人食欲大开!
操作简单,长按菜品图片选中,左右滑动手指翻页。
一店一格,拒绝千篇一律,尽显真我风采!
微信既是会员管理工具,也是营销利器。
可通过微信实现会员的所有功能,包括充值、积分、余额、挂失、消费等。
可用微信订座、订房、订餐、在线点餐、扫码结账、退房等功能。
可在朋友圏转发后获得充值奖励。
可给所有粉丝群发各类营销信息,并在微网站在同步显示。
适用于快捷酒店及各星级酒店。
易学易用,操作简便。
支持多种身份证阅读器及门锁接口。
可与微信集成,会员可用微信订房、退房。
支持多种点菜方式,点菜宝、触摸屏、电子菜谱、微信等。
从前厅到后厨,从会员到营销,从单店到连锁,只要您想,都帮您管。
适合各类餐饮企业,中餐、西餐、火锅、快餐、咖啡厅、酒吧等。
可实现储值、积分、打折、回充等功能。
支持各种卡型,磁条卡、ID卡、IC卡、M1卡、微信等。
单店、多店、集团连锁。
支持多业态,餐饮、酒店、娱乐、旅游景区等,真正实现一卡通。
当餐饮消费在从“吃饱”,到“吃好”,再到“吃得有趣”,甚至“吃得有意义”的方向上一路狂奔之时,餐饮人还能固守思维吗? 随着生态有机、休闲体验、文创消费、时尚流行等与餐饮跨界叠加,成为复合式消费新需求和新模式,你需要了解这个正在兴起且大有空间的新风口。 对购买能力较高的都市人来说,餐饮已不仅仅满足口腹之欲的单一消费,而是融合了“多元化场景消费、娱乐式休闲体验、生态健康理念、品质化生活方式”等多重需求。 有需求就有市场,这种复合叠加的都市人消费需求或将催生餐饮业的下一个风口——有机休闲农场餐饮。 尼尔森近期发布的《全球健康饮食报告》显示: 44%的中国人认为自己体重超标; 49%的人目前正在努力控制体重; 75%的受访者通过改变饮食控制体重,(全球平均水平64%); 82%的受访者愿意花更多钱购买不含有不良成分的食物(全球平均水平68%)。 当食品的供应量已经足够时,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开始关注食材的品质。 当更多的郊外农庄进入人们的视野,一场崇尚有机天然食材“从农场到餐桌”的饮食风尚,正在都市圈流行开来。 “从农场到餐桌(farm-to-table)”,指在选择食材时,避开那些工业化生产的农产品,转而购买由农夫农场通过天然耕作方式生产的农产品,之后再将这些纯天然的农场品变成菜肴呈现在餐桌之上。 这个理念在欧美已经流行多年,近年来这种健康饮食的时尚风潮随着消费升级被引进国内大都市,在都市人群中流行开来。 而生态农场种植、有机农夫市集、天然健康餐厅都贯穿在这个“从农场到餐桌”的有机餐饮链条中,为新的餐饮业态搭建了一体化供应系统。 场景消费和体验经济下的休闲需求 除了能够提供健康有机的食材,与其他餐饮消费相比,农场餐饮还有“场景”和“体验”方面的优势加持。 “当产品本身的体验不足以令消费者为之买单时,你必须建立一个适当的“场景”以氛围来烘托产品,来打动消费者或营造场景性消费示范,引发消费上的条件反射。” 可以说,如果从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模型出发去寻求市场机会,当产品出现的场景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空间,那么,一切生意都将变得简单。 以蔬菜现摘现煮为特色的农场餐厅,让平日在滚滚红尘里繁忙疲惫的都市人回到大自然里,感受满眼绿意、充满生命力的环境,身心得以愉悦放松。 此外,各种个性鲜明的主题农庄通过“特色化”、“差异化”的打造,形成特色餐饮,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,也带给都市人耳目一新的猎奇感。 如何抓住这个风口? 模式创新:复合经营模式 先来看两个大陆案例。 餐厅+体验 模式 乐禾乐活是深圳首家都市泛农体验旗舰店,由深圳青禾生态公司打造,在深圳软件产业基地繁华腹地拥有一个2000多平的场地。 餐厅前端从食材种植、收获、处理成可入口的食物到三餐营养与搭配再到身体调理,以餐厅消费+种植体验+会议空间的都市农场餐饮为运营模式。 后端生态农庄作为生产基地,为会员和餐厅提供优质的农产品,并为消费者提供休闲体验的空间。 乐禾乐活整合都市创意农业和生态环境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,将农业、餐饮、养生等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出“泛农”生态产业链。 餐厅+零售+体验+教学模式 2016年12月,由农科院现代农业专家魏灵玲、北京三里屯CHAO酒店创始人费琪、大咖说创始人郝志中,眼神科技CEO陈瑞丹及联想集团王震峰等共同创立了“全国首家都市农场餐厅”——LeafIN。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,一部分是餐厅,一部分是生鲜售卖,一部分是农场学校,既卖饭又卖生鲜又授课,开启“餐厅+零售+体验”模式。 采用无土栽培每日供应新鲜有机蔬菜,同时还出售鲜花、盆栽、甚至是针对北京雾霾的净化器。消费者可以在餐厅吃饭,也可以买菜回家去做。 LeafIN增加的消费者体验: 举办亲子活动,设置儿童游戏区,推广农场学校概念,吸引更多父母来消费; 周末请花艺师驻场,教授花艺课程,强化引流; 陈列蔬菜种植区域,顾客可以参观,也可以动手采摘,还可以直供餐厅使用,对绿色有机餐厅做背书。 内涵创新:文化创意是灵魂 说到文创体验,就不得不提台湾。 深具文创思维的台湾休闲农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,经过30多年发展,目前已经走红国际市场。台湾上规模的休闲农场有3000多家,每年有大约5000万人次的旅客量。 有别于我们对传统“农家乐”的认识,台湾休闲农庄主题鲜明、特色突出,注重围绕一个核心元素来打造系列产品。 比如以薰衣草为主的“心之芳庭”会提供薰衣草口味的冰淇淋,以奶牛为主的“飞牛牧场”会提供各种创意款奶制美味 台湾南投县信义乡的“梅子梦工厂”原是单纯的梅子种植产业,后其以文创思维成功转型,发展成了包括梅子种植、梅子产品加工、梅子特色餐饮、梅子休闲观光和梅子文化创意在内的新兴产业链,可谓将梅子产品做到了极致。 场景创新:更便捷更时尚 丹麦有家开在楼顶的农场餐厅Stedsans,让附近社区以及在都市上班的人群,每日都可以享用到农场生产的新鲜生产的蔬菜、鸡蛋与鸡肉。 Stedsans餐厅从菜园里收获了新鲜的食材,直接进入厨房就变成了餐桌上的美食。让顾客不仅能看到食材的原貌,更能尝到新鲜的味道。 这个餐厅最大的卖点是满足了现代人对于回归自然的渴望,屋顶空间成了人们接近乡村的便捷途径。 最重要的是,与普通的郊外农家乐相比,Stedsans餐厅所在位置更加便捷,场景感上也给人更时尚、新潮的感觉,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。 反思与展望 鉴于国内的农场餐饮还大多处土气浓厚的“农家乐”阶段,升级版的农业休闲餐饮大有空间。 在农场与餐饮跨界交互方面,是从农场端延伸去做餐饮,还是从餐饮端溯源做农场,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。这与品牌的创始基因息息相关,切不可盲目跨界。 另外,在看到有机休闲农场餐饮的优势同时,也要注意规避常见的一些“坑”: 比如定位不清或同质化、产品过于单一创新不足,缺乏不同板块的专业团队,文化积淀不够流于肤浅、营销传播不足、交通选址等问题。 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约有1.74亿人口,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,兼具“健康、休闲、社交、娱乐、观光”等属性于一体的有机休闲农场餐饮大有可为。关键是你抓得住吗? 本文来源:红餐网,特此感谢!